《森林生态学》考试大纲
第一章 绪论
考试内容:生态学、森林生态学等基本概念;学科分类;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历史发展。
考试要求:掌握生态学、森林生态学学科定义、生态学研究方法。
第二章 森林与环境
考试内容:
1.森林、环境的概念与类型。
2.生态因子作用分析:生态因子概念;生态因子类别;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特征。
3.光因子:光谱成分的生态作用;太阳辐射随着纬度、海拔高度、坡向变化及其实际变化;林内光照的主要特点;光合作用;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光对植物生长和形态结构的影响;叶子的适光变态;阴生叶、阳生叶在形态结构上的主要区别:光周期现象;日照生态类型;光周期的影响;阳性植物、中性植物、耐阴植物;树种耐阴性的鉴别与影响因素;阳性植物和耐阴植物的区别。
4.温度因子:温度的时空变化对植物分布的影响;植物群落内温度的特点;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温度对生理活动的影响;植物对温度要求的三个基点温度:最低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节律性变温对植物的影响;温周期现象;昼夜变温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物候的概念;非节律性变温对植物的影响;低温伤害和高温伤害类型:寒害、冻害及发生的生理机制;树种对极端温度的生态适应性;温度与树种分布。
5.水分因子:水对植物的生态作用;不同形态的水及其生态意义;植物水分的生态类型;植物对水分不足和水分过剩的适应;林内的水分状况的主要特点;耐旱植物主要特点;中生植物;湿生植物的主要特点;森林对水分的影响 林冠截流;森林减少地表径流、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主要原因。
6.大气因子:大气的组成及生态意义;二氧化碳的生态作用;温室效应;氧气对植物的作用;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危害;森林受害机制及其症状;森林受害的环境条件;森林的抗性;利用植物监测大气污染;森林对环境污染的净化效应;风对植物形态和解剖构造的影响;风对植物生理活动的影响;风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风对植物繁殖的影响;风对植物的机械损害;森林群落的防风效应。
7.土壤因子:土壤物理性质(土壤质地、结构、孔隙度、水分、空气、温度)与林木生长,土壤化学性质(土壤酸碱度、无机元素、有机质)与林木生长;不同植物适应生长的土壤PH范围;土壤养分条件;常见的耐贫瘠树种、不耐贫瘠树种。土壤生物与林木生长;森林土壤的形成与剖面构造;森林凋落物和死地被物对森林土壤的影响;森林经营对土壤的影响。
8.地形因子:地形的类型;地形因子的生态意义;地形对森林的影响。
9.火因子:林火的发生条件及林火类型;火对土壤的影响;火对植物的影响和植物的适应;火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