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之冯谖客孟尝君

2021-07-28 16:52:58 来源:中公专升本

山西专升本考试内容是什么?山西专升本考试难不难?专升本考试复习资料有哪些?如何准备山西专升本选拔考试?山西专升本考试网为您提供山西专升本考试信息,包括专升本各个学科的知识点以及专升本备考常识等。

冯谖客孟尝君

一、作家作品知识

1.《冯谖客孟尝君》选自《战国策·齐策四》。

2.“战国四公子”:魏国信陵君、赵国平原君、楚国春申君、齐国孟尝君。

3.《战国策》文常

①又称《国策》。

②国别体史学著作,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

③西汉,刘向考订整理。

4.历史散文文常

 

书名 作者 朝代 体例 地位
《尚书》 / / / 第一部历史文献汇编
《春秋》 孔子编订 编年体断代史 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
《左传》 左丘明 编年体断代史 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断代史
《国语》 左丘明 国别体史书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战国策》 刘向编订 西汉 国别体史书 战国时谋臣策士言行
《史记》 司马迁 纪传体通史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传记文学开端;历史散文最高成就;传记体史学奠基之作
《汉书》 班固 东汉 纪传体断代史 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5.《春秋三传》:《公羊传》《谷梁传》《左传》。

“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

【考查方式】

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是()

A《尚书》

B《春秋》

C《左传》

D《国语》

【答案】D。本题考查的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体例、地位。

二、重点字词

1.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

属:通“嘱”,叮嘱,求告。

2.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草具:装盛粗劣食物的食具,这里指粗劣的食物。

3.孟尝君客我。

客: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客人。

4.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

责(zhài):同“债”。

5.文倦于事,愦于忧。

愦(kuì):昏乱。

6.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

约:缠束,这里指把马套上车。

7.起,矫命,以责赐诸民。

矫命:假托命令。

8.不拊爱子其民。

拊:同“抚”。

子: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子女。

9.因而贾利之。

贾:求取。

10.寡人不祥。

祥:通“详”,审慎。

11.被于宗庙之祟。

被:遭受。

三、文章分析

1.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3 自然段,三弹其铗;

第二部分:4-10 自然段,凿就三窟。

2.文中,1-3 自然段运用了哪几种人物描写方法,对塑造冯谖这一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解析】弹铗而歌,运用了行动描写和语言描写,突出冯谖有意追求更高的物质享受的形象。欲扬先抑,为后文突出冯谖的机智、才干等,做好了铺垫。

3.文中,1-3 自然段运用了哪几种人物描写方法,对塑造孟尝君这一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解析】冯谖弹铗而歌,孟尝君一一允诺,运用了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面对冯谖的无理,甚至过分要求,孟尝君不但没有责怪,反而都答应了他,表现出了孟尝君的礼贤下士、尊重人才。

4.文中,作者通过哪几件事情来表现冯谖杰出的政治才能?

【解析】1.弹铗而歌。冯谖通过巧妙的方法向孟尝君提出自己的要求,以此验证孟尝君好客的真实性,体现了冯谖的聪明才智。

2.凿就三窟。

①焚券市义,为孟尝君赢得民心;②游说梁惠王,为孟尝君恢复相位;③请宗庙,为孟尝君巩固地位。这些事件,体现出冯谖杰出的政治才能和政治远见。

四、思想主旨

本文记叙了孟尝君三弹其铗,凿就三窟(焚券市义、恢复相位、请宗庙)的事情,突出表现了冯谖的政治才能和政治远见,反映出齐国统治集团内部及齐、魏等诸侯国之间的矛盾。冯谖认识到争取民心对巩固贵族统治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这在当时是颇为先进的政治理念。

五、艺术特色

1.欲扬先抑,情节曲折。

冯谖三弹其铗,有意塑造小人贪利的形象,实则有意试探,为后文反转效果做铺垫,引人入胜。

2.用细节刻画策士形象。

如“市义”行为,冯谖焚券市义显然与孟尝君的要求不相关,但在回齐复命时,他抓住孟尝君“视吾家所寡有者”的这句话,孟尝君无法责备他,由此表现出冯谖善于揣摩他人心理的特点。

3.对比手法的运用。

孟尝君和左右的对比,左右“皆笑之”“皆恶之”,孟尝君却一一满足了冯谖的要求。两相对照,反映出孟尝君乐于养士的特点和左右的势利。冯谖和孟尝君的对比,冯谖市义,孟尝君反而“不悦”。两相对照,反映出冯谖的政治远见和孟尝君见识的低下。

六、人物形象

1.冯谖:不甘屈居人下、报效知己、深谋远虑。

弹铗而歌,说明冯谖不甘屈居人下;

自告奋勇,挺身而出,体现了“士为知己者死”的信念;

凿就三窟,体现出冯谖的政治卓见。

2.孟尝君:宽容大度、礼贤下士的品德。

冯谖弹铗而歌,孟尝君不但没有责怪,还一一允诺,以冯谖的无理,反托出孟尝君的礼贤下士。

冯谖焚券属于重大事件,事先并未告知,孟尝君不悦,却没有追责,显示孟尝君的宽容大度。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 上一篇:中国古代文学之子产不毁乡校
  • 下一篇:中国古代文学之《论语》(八则)
  •    
    公告解读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