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贯穿全诗的主体事物:月
4.月是如何贯穿全诗的:(背诵)
此词中秋之月贯穿全篇。上片写对月饮酒,从问月赞月,向往月宫,写到月下起舞,作者的人生态度由出世之想归于入世。下片写对月怀人,从月影移动,月有圆缺,写到月光普照,用理智排遣了别离之情
5.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丙辰”指年份
6.中心思想:展现作者不为失意,离别所苦的豁达胸襟
7.赏析
上阕/片对月饮酒 出世 入世
问月(设问) 赞月(比喻) 向往月宫 月下起舞
政治场上失意 醉意朦胧
(消极出世) (积极入世)
下阕/片对月怀人:理智排遣离别之愁
月影移动 责月 月亮圆缺 月光远照
(离别) 哲理句 祝福语
无眠 失意
离别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哲理句):
凡事不会十全十美,应乐观对待生活,表达词 人的旷达情怀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祝福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及美好祝福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