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全国专升本改革浪潮此起彼伏。大学语文考试内容在文学文化常识、阅读鉴赏和写作基础上,新增语言基础知识、应用文写作。就题型来看,语文改革的题型大方向不变,略作微调。2023年专升本语文考试依然注重对考生知识识记能力、语言辨析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考查。
题型上,大概率保持单项选择、填空、字词解释、阅读和作文这几部分。字词解释部分,可能加入对整句文言文的翻译;简答题与阅读分析题合并考查;作文部分分割为大作文与应用文写作。
文学文化常识部分,基本遵循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的知识框架,在知识点的纵深上有所拓展。如2022年专升本考题:
《登楼赋》是 的一篇抒情小赋。
【答案】王粲
文学文化常识不再止步于框架性、表面化的考查,在具体题目上呈现出细化的特点。但偏难怪的题目占比不超5%,总体考查依然以基础知识为主,复习过程中依然要夯实基础再图细化。
字词解释题开始超出徐中玉版《大学语文》篇目,字词更新度为35%左右。
1.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答案】怙:依靠,凭借。
考点:《诗经·小雅·谷风之什·蓼莪》
2.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答案】共(gǒng):同“拱”,环绕。考点:《论语》
3.丁对语涉幻,翁不深信,但微哂之。
【答案】哂:笑;微笑。
考点:《聊斋志异》(卷八梦狼)
4.姊妹弟兄皆烈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答案】可怜:可爱,值得羡慕。
本题考点:《长恨歌》
5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答案】引:援引,以……为理由。
本题考点:《垓下之围》
6.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
【答案】内(nà):同“纳”,接纳。
本题考点:《谏逐客书》
7.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为我为不肖。
【答案】不肖:品行不好;没有才能。
本题考点:《管晏列传》
字词解释的考查出现课外篇目,但具体字词的意思又散见于课内文章的学习中,所以虽然出题篇目更加繁杂,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认真全面梳理课内文章,巩固具体字词的语意,依然可以很好地应对“蒙上面纱”的考题。
阅读分析题也开始超出徐中玉版《大学语文》篇目,更新度在有些省份达到100%。如:
她在娘家,因为是小闺女,娇惯一些,从小只会做些针线活;没有下场下地劳动过。到了我们家,我母亲好下地劳动,尤其好打早起,麦秋两季,听见鸡叫,就叫起她来做饭。又没个钟表,有时饭做熟了,天还不亮。她颇以为苦。回到娘家,曾向她父亲哭诉。她父亲问:
“婆婆叫你早起,她也起来吗?”
“她比我起得更早。还说心痛我,让我多睡了会儿哩!”
“那你还哭什么呢?”
我母亲知道她没有力气,常对她说:
“人的力气是使出来的,要抻懒筋。”
有一天,母亲带她到场院去摘北瓜,摘了满满一大筐。母亲问她:
“试试,看你背得动吗?”
她弯下腰,挎好筐系猛一立,因为北瓜太重,把她弄了个后仰,沾了满身土,北瓜也滚了满地。她站起来哭了。母亲倒笑了,自己把北瓜一个个捡起来,背到家里去了。
我们那村庄,自古以来兴织布,她不会。后来孩子多了,穿衣困难,她就下决心学。从纺线到织布,都学会了。我从外面回来,看到她两个大拇指,都因为推机杼,顶得变了形,又粗、又短,指甲也短了。
后来,因为闹日本,家境越来越不好,我又不在家,她带着孩子们下场下地。到了集日,自己去卖线卖布。有时和大女儿轮换着背上二斗高粱,走三里路,到集上去粜卖。从来没有对我叫过苦。
几个孩子,也都是她在战争的年月里,一手拉扯成人长大的。农村少医药,我们12岁的长子,竟以盲肠炎不治死亡。每逢孩子发烧,她总是整夜抱着,来回在炕上走。在她生前,我曾对孩子们说:“我对你们,没负什么责任。母亲把你们弄大,可不容易,你们应该记着。”
一位老朋友、老邻居,近几年来,屡次建议我写写"大嫂"。因为他觉得她待我太好,帮助太大了。老朋友说:
“她在生活上,对你的照顾,自不待言。在文字工作上的帮助,我看也不小。可以看出,你曾多次借用她的形象,写进你的小说。至于语言,你自己承认,她是你的第二源泉。当然,她瞑目之时,冰连地结,人事皆非,言念必不及此,别人也不会作此要求。但目前情况不同,文章一事,除重大题材外,也允许记些私事。你年事已高,如果仓促有所不讳,你不觉得是个遗憾吗?”
我唯唯,但一直拖延着没有写。这是因为,虽然我们结婚很早,但正像古人常说的:相聚之日少,分离之日多;欢乐之时少,相对愁叹之时多耳。我们的青春,在战争年代中抛掷了。以后,家庭及我,又多遭变故,直到最后她的死亡。我衰年多病,实在不愿再去回顾这些。但目前也出现一些异象:过去,青春两地,一别数年,求一梦而不可得。今老年孤处,四壁生寒,却几乎每晚梦见她,想摆脱也做不到。按照迷信的说法,这可能是地下相会之期,已经不远了。因此,选择一些不太使人伤感的片断,记述如上。已散见于其他文字中者,不再重复。就是这样的文字,我也写不下去了。
我们结婚四十年,我有许多事情,对不起她,可以说她没有一件事情是对不起我的。在夫妻的情分上,我做得很差。正因为如此,她对我们之间的恩爱,记忆很深。我在北平当小职员时,曾经买过两丈花布,直接寄至她家。临终之前,她还向我提起这一件小事,问道:
“你那时为什么把布寄到我娘家去啊?”
我说:
“为的是叫你做衣服方便呀!”
她闭上眼睛,久病的脸上,展现了一丝幸福的笑容。
一九八二年二月十二日晚
(1)这篇散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分别讲述了什么内容?
【参考答案】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母亲把你们弄大,可不容易。你们应该记着。”
这部分从向父亲诉苦、背瓜、学纺线织布、彻夜照顾生病的孩子四个方面描写了妻子的持家。
第二部分从“一位老朋友,老邻居屡次建议我写大嫂”到结尾。
这部分写妻子临终前回忆起丈夫给她买花布的事情
(2)分析这篇散文中妻子的形象特征。
【参考答案】传统质朴、吃苦耐劳、勤劳慈爱、坚强善良
(3)这篇文章的抒情方式有怎样的特点?
【参考答案】文章通过回忆妻子生前的一些生活小事,从真实的生活细节的回忆着笔,融写事抒情于一炉,表达了作者对妻子深切的感激、愧疚、思念、深爱之情。全文给人以安静、祥和之感,读来情真意切,温婉感人。
(4)这篇文章结尾划线部分提到的“小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这件小事或许是夫妻生涯中,作者为妻子所做的为数不多的事情之一,因此妻子印象深刻,直到临终时还牵挂在心,这因为四十多年来妻子付出多所求少,作者内心深处才会觉得愧疚与不安。
这篇文章是孙犁的《亡人逸事》,《大学语文》未收录该篇。篇目虽新,但考查内容上依然围绕概括文意、人物形象、思想情感、艺术特色四大方面展开,这几方面的训练又贯穿我们学习语文课文的始终。所以2023年的大学语文考查,更加灵活,要求大家告别死记硬背。但就考试难度而言,命题人并不刻意在题目深度上做文章,而是倒逼大家夯实基础,进一步拓宽知识储备,从掌握做题方法、技巧入手,系统提升阅读鉴赏能力。万变不离其宗,捕鱼诀窍在手,何愁没有鱼吃!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