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综合》考试,是全面了解应试者在专科层次学习阶段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各主干课程的学习掌握情况,考查其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选拔其中成绩优异者进入本科层次继续深造学习。
一、总体要求:
1.了解古今汉语的基本知识,掌握有关的基本概念。通过大量语言实践,获取对古今语言的感性认识,培养对民族语言文字的深厚感情。
2.能正确理解、分析古今重要的语言现象,能正确规范运用现代语言,能阅读和翻译难度适中的文言文。
3.了解文学发展史,学习重要作家作品,能把握其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了解各种文学常识。能够比较准确地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具备较强的文学阅读能力和较高的文学鉴赏水平。
4.对文学活动有理性的正确的认识,掌握文学理论的基本原理,并能够运用文学理论的知识认识和分析各种文学现象。
5.能正确规范运用汉语言文字,掌握各种文体写作知识,能综合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
二、考试内容范围及具体要求:
(一)现代汉语(20%)
1.基本要求:
绪论、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方面的基础知识,并能综合运用。
(1)绪论:掌握一些基本概念。
(2)语音:要求能用汉语拼音拼写词语、句子,并能正确分析音节结构。
(3)文字:着重纠正错别字。
(4)词汇:要求能区分单纯词、合成词和短语,分析合成词的构成方式,掌握同义词辨析的方法。
(5)语法:要求能辨析词性,分析短语、单句和复句的结构层次关系。
(6)修辞:要能辨析常见的修辞格。
(7)运用:能综合运用现代汉语词汇、语法方面的知识修改各种类型的病句。
2.参考教材:
黄伯荣、廖旭东主编,《现代汉语》(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增订五版
(二)古代汉语(10%)
1.基本要求:
(1)汉字:掌握根据汉字形体确定词义的方法;能辨识常见的古今字、异体字。
(2)词汇:掌握联绵词、同义复词、偏义复词以及貌似现代双音词的双音结构;掌握文选重点篇目中古今词义有差异的词。
(3)语法:掌握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类型,能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辨识词类活用现象并准确翻译;掌握“是”的用法,能准确翻译古代汉语的各种判断句;掌握古代汉语中主要的被动句,并能准确翻译。
(4)运用:能综合运用古代汉语文字、词汇、语法知识,准确翻译文言文。
(5)文选部分的重点篇目:《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冯谖客孟尝君》、《触龙说赵太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季氏将伐颛臾》、《苛政猛于虎》、《寡人之于国也》。
2.参考教材: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1999年修订版,1-2册),中华书局,1999年第3版。
(三)中国现代文学(15%)
“中国现代文学”考试范围包括:文学常识,作家及其作品分析与欣赏。
1.文学常识:掌握现代文学中重要作家的生平、思想、代表作,了解其主要的思想倾向、文学主张、艺术成就;掌握重要作品的作者、写作年代、文体性质、基本内容、主要特色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了解、掌握现代文学史上的文艺思潮、文艺运动、文学社团;识记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作品。
2.作品分析与鉴赏:要求通过阅读作品,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题材,能理解和概括重要作家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能较为深入地分析重要作家作品的艺术风格,能对具体的作品进行赏析。
3.重要作家作品:
鲁迅《狂人日记》、《阿Q正传》、郭沫若《女神》、闻一多《死水》、徐志摩《再别康桥》、郁达夫《沉沦》、茅盾《子夜》、老舍《骆驼祥子》、巴金《家》、曹禺《雷雨》、沈从文《边城》、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钱钟书《围城》、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4.参考教材:
(1)《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版),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第1版;
(2)《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精选》(第三版),炎家严、孙玉石、温儒敏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第3版。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