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考试题库:8月语文每日一练(四)

2020-08-21 19:03:11 来源:中公专升本考试研究院
一、选择题

1.《雨巷》的显著特点是作用了(   )
A.暗示手法          B.象征手法          C.通感手法      D.反衬手法

2.有关元杂剧,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元杂剧一本四折                                                     B.一折中可以换韵
C.唱曲者只有一人                                                     D.每折用一套套曲

3.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用到比喻手法的是(   )
A.遥岑远目                       B.献愁供恨                       C.玉簪螺髻                    D.求田问舍

4.唐代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是(   )
A.杜甫                               B.孟郊                               C.柳宗元                       D.白居易

5.柳永对宋词最大的贡献是(   )
A.大量制作婉约词                                                     B.大量制作豪放词
C.大量制作慢词                                                          D.大量制作风雅词

6.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
A.《风波》                       B.《故乡》                  C.《阿Q正传》          D.《狂人日记》

7.宋代文坛并称“苏辛”的是(   )
A.苏舜钦、辛弃疾        B.苏舜钦、辛赞           C.苏轼、辛弃疾              D.苏轼、辛赞

8.《左传》是(   )
A.编年体散文        B.国别体散文        C.语录体散文        D.纪传体散文


二、答案及解析


1. 【答案】B
【解析】《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抒情手法,诗中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等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2. 【答案】B
【解析】元杂剧的基结构是四折一楔子,每折用一个套曲,且限用同一宫调并一韵到底。一本戏只能由一人主唱,其他只能说白。

3. 【答案】C
【解析】C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远山比喻为美人的“玉簪螺髻”。A项中“遥岑远目”是“远目遥岑”的倒装。B项“献愁供恨”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意思是:沦于敌手的祖国河山仿佛在向词人诉说心中的亡国之恨。D项“求田问舍”运用了《三国志》中许汜“求田问舍”的典故,属于用典。

4. 【答案】D
【解析】新乐府运动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张籍、李绅等所倡导,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强调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

5. 【答案】C
【解析】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

6. 【答案】D
【解析】《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收入在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中,它是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文小说,也是现代白话小说的发轫之作。

7. 【答案】C
【解析】“苏辛”是北宋苏轼与南宋辛弃疾的并称,二人同为豪放派的代表词人。

8.【答案】A
【解析】《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形式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同时也是具有文学价值的散文名著。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 上一篇:专升本考试题库:8月数学每日一练(四)
  • 下一篇:专升本考试题库:8月计算机每日一练(四)
  •    
    公告解读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