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之咏史(其二)

2021-08-19 18:36:58 来源:中公专升本

山西专升本考试内容是什么?山西专升本考试难不难?专升本考试复习资料有哪些?如何准备山西专升本选拔考试?山西专升本考试网为您提供山西专升本考试信息,包括专升本各个学科的知识点以及专升本备考常识等。

咏史(其二)

一、作家作品知识

1.左思,字太冲,西晋著名文学家。

2.其《三都赋》,造成“洛阳纸贵”。

3.太康文学:“三张”,张载、张协、张亢;

“两陆”,陆机、陆云;

“两潘”,潘岳、潘尼;

“一左”,左思。

【考查方式】

“太康文学”中,“三张”分别指张载、()、()。

【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太康文学中“三张”,张载、张协、张亢。

二、重点字词

1.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

郁郁:严密浓绿的样子。

离离:下垂的样子。

2.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径寸茎:即一寸粗的茎。

荫:遮蔽。

3.世胄蹑高位。

世胄:世家子弟。蹑:履、登。

4.英俊沉下僚。

英俊:英豪俊逸之才。

沉下僚:沉没于下级的官职。

【考查方式】

“世胄蹑高位”的下句是()。

【答案】英俊沉下僚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左思《咏史》诗歌内容的记忆。

三、文章分析

1.诗歌社会背景。

从历史上看,门阀制度在东汉末年已经有所发展,至曹魏推行“九品中正制”,对门阀统治起了巩固作用。西晋时期,由于“九品中正制”的继续实行,门阀统治有了进一步的加强,其弊病也日益明显。当时朝廷用人,只据中正品第,结果,上品皆显贵之子弟,寒门贫士仕途堵塞。

2.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请简要分析这些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

【解析】全诗每四句为一层次,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以比兴起笔,用“松”和“苗”来比喻因“地势”不同而带来的不平等状况,形象化地引领全诗;第二层是全诗的核心,直接揭示“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社会现象,并指出这种现象“由来非一朝”;第三层则通过“金张”和“冯公”两个事例正反对比,具体说明上面现象的存在,并批判它的不合理性。

四、思想主旨

这首咏史诗是左思《咏史八首》第二首,反映出由于门第的限制,有才能而出身寒微的人只能屈居下位,而士族子弟却依靠父兄世业窃居高位。诗中抨击了门阀制度对人才的压制,倾诉了贫寒之士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

五、艺术特色

1.比兴手法。

以涧底松比喻才高位卑的寒士,以山上苗比喻才拙位高的士族。

2.全诗对比。

诗人由“涧底松”和“山上苗”的对比入手;由隐到显,“英俊”和“世胄”对比;进而举出“金张”和“冯公”人物对比,揭示门阀制度的荒悖。

3.反问。

全诗激荡着一股郁勃不平之气,尤其是结尾“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采用反问句式,显得沉痛有力。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 上一篇:大学语文之蒿里行
  • 下一篇:大学语文之杂诗(其二)
  •    
    公告解读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