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答案】D。 【解析】“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登高”、“临渊”都是实践,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故D项符合题意。A项,人的知识由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构成,通过读书或传授等方法来获取间接经验是发展人类认识的必要途径。B项表述正确但不符题意。C项表述错误,认识来源于实践,不能独立于实践之外。
2.【答案】D。 【解析】能动反映论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把认识看成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浅入深的充满矛盾的能动的认识过程。故D项符合题意。A项是能动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的共性,不是区别。BC项为唯心主义先验论的观点,不符题意。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相关内容。具有大量医学知识且经验丰富的医生,在看CT图片时,能识别CT图片上的信息;一个毫无医学知识的人,因为没有相关知识的积累,什么也看不懂。经验丰富的医生和毫无医学知识的人,识别CT图片上信息的能力不同说明已有认识会影响感性认识。因此,选项D正确。选项A,由实践直接得来的认识是感性认识,而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思考,才会形成理性认识,因此,只能说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而不能反过来说。故不选。选项B,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对于毫无医学知识的人来说,他的认识也具有能动性,但题干强调他“什么也看不懂”,所以能动性不能解释经验丰富的医生和普通人之间的差别。故不选。选项C,“理性认识能建构认识对象”的说法夸大了认识的能动性,是唯心主义的观点,意识不能主观建构认识对象。故不选。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