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赏析
上片
①千里清秋
秋无际 作者心中愁绪无穷无尽
②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对偶 借景抒情
拟人 比喻
③落日:象征南宋国势衰颓
④江南游子:象征辛弃疾自己
⑤“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英雄无用武之地,无人理解的哀愁 直抒胸臆
下片
①张翰辞官(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反用其意,表明自己在国家危难之时,不会舍弃同僚,独自归乡
②求田问舍(许汜)
表明自己不为私利,关心国家大事 用典抒情
③桓公北征
感叹时光流逝,报国无门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照应前文“无人会,登临意”,表明无人理解的哀愁之情
简答题
1.“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比拟,比喻、象征
2.“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激愤,无人理解的悲愤。
3.这首词上片写景抒情的内容是什么?
这首词的上片通过写景和直接抒情,表达了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开头“楚天千里清秋”到“断鸿声里”,都是写词人登高望远所见。清秋美景给词人带来的不是喜悦,而是无限的忧愁的遗憾。而失群的孤雁正是他这位“江南游子”的形象写照。后面几句由描写景物转为人物描写,一个报国之士,拍遍阑干,也没有人能理解他,报国无门的悲愤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抒发。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