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专升本《大学语文》之古文73

2020-08-07 14:16:20 来源:重庆中公教育

3.赏析

首联 世事艰 投降派把持朝政

气如山 外族入侵

中原未能收复 借叙事抒情

颔联 瓜洲渡(江苏) 作用:表明南宋军民有能力

大散关(陕西) 保家卫国收复失地

颈联 典故(塞上长城)

空自许:壮志,难酬

年老:年华虚度 借典故抒情

尾联 典故《出师》一表 作用:以诸葛亮自喻表明为南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报国之心

伯仲:比较,媲美 ‚对无领军北伐的将领的悲愤

4.《书愤》中作者主要抒发了对投降派把持朝政,中原未能收复,年老力衰,壮志难酬和对无领军北伐的将领四方面的愤恨之情

5.中心思想:抒发诗人华年虚度,报国无期,壮志难酬的悲愤,同时表明渴望收复中原的爱国主义之情

6.概括自身经历与历史事实: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7.表示壮志难酬、岁月践跄深沉感慨: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8.表明对诸葛亮高度景仰之情:《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简答题

1.作者所写的“愤”有哪些方面?

中原未能收复,年老力衰,壮志未酬,投降派当道,没有恢复北方,领军北伐的英雄。

2.“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写的是什么?其语言有什么特点?

高度概括了历史事实与自身经历。只用几个名词排列,句式别致,静中有动,透露出战争的紧张气氛。

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含义是什么?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

呼唤抗敌英雄,斥责屈膝投降。借典故抒情。

4.诗中用了何典故?有何作用?

用了两个典故:塞上长城,出师一表。“塞上长城”的典故出自《南史。檀道济传》,表明陆游的捍卫国家之心;“出师一表” 出自《三国志》,表明自己坚持北伐的决心。用典使诗文含蓄,曲折,不直露。

5.简述陆游《书愤》的主题思想

通过对过去的追忆和对现实的叙述,表达诗人对年华虚度和壮志难酬的悲愤,同时展现诗人立誓报国、至老弥坚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重庆专升本微信

免责声明:本站所提供试题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仅供个人研究、交流学习使用,不涉及商业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

 
  • 上一篇:重庆专升本《大学语文》之古文72
  • 下一篇:重庆专升本《大学语文》之古文74
  •    
    公告解读预约